
行业资讯
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,必须以就业为导向!
职业院校就该办成培养技能人才的专业培训班,企业需要什么人才,就培养什么人才。
职业教育就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
职业教育就是面向社会需求,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。高职院校办职业学院,培养职业专业人才,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办学,培养某一行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。我国职业教育要获得更大的发展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得到社会认可,就必须坚持这种办学导向。
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,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于今年达到50%,高等教育由此将进入普及化时代。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,高等院校是要有明确的办学定位的。其中,根据社会发展情况,大约有5%到10%的高等学校,应该坚持精英教育办学定位,进行通识教育,以能力为导向培养人才,重视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。
这类学校不轻易地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专业。即便某一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好,如一些基础学科领域的专业,但从国家和社会长远发展角度,学校就应该坚持举办。
上个世纪三十年代,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金斯就大力推行精英教育,他谴责人们把大学看作社会“服务站”,并讽刺“大学必须也帮助农民照顾他们的奶牛”。简单来说,就是大学不能成为职业培训班。
但这是针对实行精英教育的大学而言的,更多的高等院校应开展的是职业教育,也就是办成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培训班,社会需要什么人才,就培养什么人才。
我国的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,都应该坚持这种办学定位。遗憾的是,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都想办学术型大学,不安于职业教育定位,而高职院校也没有形成自己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。
职业教育并不比普通教育”低一等“
引起舆论关注的北京文理研修学院,前身为北京达德大学,2007年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正式更名为北京文理研修学院。学院倡导人文精神与市场导向相结合,造就既有文化底蕴、文理修养,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,适应经济、文化、科技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。
虽然学校办学者已经意识到要进行职业教育转型,但还受到传统的办学模式限制。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,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,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,并明确今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。”而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,教育部部长提出,我国职业教育要“下一盘大棋”,将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推动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变。
这些都意味着,我国职业教育将开启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。改革的重心是让职业教育回归职业教育,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类型,坚持就业导向,打造特色专业,培养高技能的职业技术人才。
这对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意义重大,因为如果职业教育继续参照普通教育办学,强调学历导向,那么,将始终使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“低一等”,而且也无法办出特色,满足各产业、行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。